【悦读】南宋•陆游《书喜》赏析及同步练习
发布日期:2025-06-24 02:33    点击次数:192

图片

图片

书  喜 南宋·陆游

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

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

图片

【词句注释】

1.雨足:雨水充足,指之前下了足够的雨。郊原:郊外的田野。正得晴:恰好天晴。2.地绵万里:土地广阔无边,形容地域辽阔。尽春耕:都在进行春耕,即春天的耕种活动。3.阴阴:形容树木或植物茂密,形成阴凉。阡陌:田间的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桑麻暗:桑树和麻田茂密成荫,光线较暗。4.轧轧:象声词,形容织布机运转的声音。房栊(lónɡ):泛指房屋、窗户等。机杼鸣:织布机发出的声音,表示有人在织布。5.亭鼓:古时设在亭(一种地方行政单位或军事防御设施)中的鼓,用于报警或召集村民。不闻:没有听到。知盗息:知道盗贼已经平息,没有盗匪活动。6.社钱:旧时农村中为了举行迎神赛会等所筹集的资金。易敛:容易筹集。庆秋成:庆祝秋天的丰收。7.天公:老天爷,自然之神。不负:没有辜负。书生眼:读书人的眼睛,这里指诗人的视野或心愿。8.留向:留在。人间:人类社会,世间。看太平:观看太平盛世,指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图片

【白话译文】

雨后的郊原晴朗明亮,大地上一片绿色,农民们正在努力春耕。在村庄的小巷中,桑树和麻草的阴影下,可以听到房屋和门窗上机器和纺织机的声音。人们听不到亭鼓的声音,因为社会上的盗贼已经被制止,人们可以安心庆祝丰收的秋天。上天没有辜负他们这些读书人,留给他们一个和平安宁的世界。

图片

【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争频发的时代。然而,在陆游的诗歌中,我们却能看到他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公元1188年,六十三岁的陆游辞官回到山阴乡下。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身处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或者是在战乱之余,难得享受到片刻的宁静。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乡村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对太平盛世渴望的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深切期盼。

图片

【作品赏析】《书喜》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共十一首。其中第二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乡村春雨过后的景象,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动的场景和社会的安宁。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的向往和对社会秩序的赞美。首联“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描绘了雨水充沛后,郊外的田野迎来晴朗天气的景象。以“足”修饰“雨”,以“正得”修饰“晴”,这说明春天的雨天和晴天都是如此的恰到好处,没有因此产生天灾。而正因如此,农人们才能及时展开并忙于春耕。雨水充足,使得大地得以滋润,万物生长,春耕的时节也到来了,在首联中,可以看到诗人因风调雨顺,春耕得时的喜悦之情。诗人用“雨足”和“地绵万里”两个词语,生动地展现了雨后的广袤田野和春耕的繁忙景象。颔联“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一步描绘了乡村的宁静和繁忙。根据诗歌首联“地绵万里尽春耕”可知,诗人写作的时间正当春耕时节。而这时草木初长,显然不可能是“阴阴阡陌桑麻暗”的。所以诗歌颔联中,作者是通过想象虚写了夏日的景象。前句“阴阴阡陌桑麻暗”描写想象中的田野风光,“暗”表现了因浓密而显幽暗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是对景物的静态描写;后句“轧轧房栊机杼鸣”则描写了路人能听见的农妇劳作、织机繁忙的情景,“机杼鸣”也是动态描写的体现,所以颔联采用了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手法。诗句在描写时,分别采用了“阴阴”和“轧轧”这两个叠字来加以修饰,“阴阴”尽显阡陌因草木浓密而变暗的旺盛生机,“轧轧”表示机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两组叠字,既强化了景物的特色,也使得诗歌朗朗上口。诗人通过“阴阴阡陌”和“轧轧房栊”,生动地描绘了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劳动场景。而诗人之所以极力想象这一景象,正是为了展现农家丰收之景与农民劳动之勤,从而也为颈联秋收丰厚做下铺垫。颈联 “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反映了乡村的安定和丰收。亭鼓不再响起,说明盗贼已经平息,乡村社会安定。而人们踊跃交纳社钱来庆祝秋成,显示了丰收的喜悦和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诗人通过“亭鼓不闻”和“社钱易敛”两个词语,表达了乡村社会的和谐与安宁,丰收可待的欣喜。尾联 “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两句诗是诗人的感慨和愿望。这里的“书生”指的是诗人自己,而结合诗歌注释“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可知,此时诗人已是暮年。在战乱不止的南宋,诗人在暮年还能有幸看到“太平”景象,这足以感到“喜”。诗人感叹上天没有辜负他这读书人的心愿,让他有幸见证这人间的太平盛世。诗人通过“天公不负”和“留向人间”两个词语,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尾联蕴含了诗人在暮年岁月,欣逢太平的喜悦之情。《书喜》是陆游晚年退居家乡时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通过描绘雨水充沛后田野的晴朗、春耕的繁忙、乡村的宁静和繁忙、社会的安定和丰收等景象。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和舒适之感。同时,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展示了陆游对社会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和平繁荣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人文情怀。

图片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上过前线作战,一贯主张抗金,为主和派所忌,任职期间多次遭到罢斥。晚年退居家乡,过着清贫、忧愤的生活。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与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合称为“南宋四大家”。陆游不仅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词人。作品编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等等等。有《放翁词》一卷,又《渭南词》二卷。《全宋词》存词一百四十余首。

图片

【同步练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C.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D.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3.诗题为“书喜”,请结合全诗指出诗人因何而喜。【参考答案】1.B。解析:B项,“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说法有误。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是说明社会安定没有强盗,而人们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的原因则是“秋成”,即秋天粮食收获丰厚。故选B。2.“暗”与“鸣”视听结合,从多角度展现了农民劳动、丰收的情景,使诗歌层次丰富;“阴阴”“轧轧”运用叠字加以修饰,使诗歌朗朗上口;颔联“桑麻暗”和“机杼鸣”动静结合,生动展现了农家丰收之景与农民劳动之勤。这里所描写的夏日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所以运用了虚写。3.风调雨顺,春耕得时;桑麻茂盛,织机繁忙;社会安定,丰收可待;暮年岁月,欣逢太平。公众号服务菜单导读

图片

① 古诗词日积月累,每个专题里收录了151首古诗词赏析和同步训练资料,5个专题,共收录600多首。② 学生必背里收录了151首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的赏析和同步训练资料③ 小初高目录里收录了小学到高中教材选编古诗词目录,并对应有每首古诗词赏析和同步训练资料,好友们可以按教材查询、阅读。④ 高中古诗词里面收录了高中教材选编古诗词赏析和同步训练资料。⑤ 文言文专题里收录了初中、高中教材选编文言文解读和同步训练资料。⑥ 论语&诗词鉴赏里面收录了论语目录,对应有论语所有章节朗读、译文和解读资料;诗词鉴赏里面包含古诗词鉴赏知识和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⑦ 满分作文里面收录了历届高考作文真题解析、满分作文和优秀范文。⑧ 经典微型小说里面收录了中外经典微型小说和散文名篇阅读和同步训练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